云南位處邊陲閉塞,崇山峻嶺、原始村落和眾多奇怪的民族風俗,總是令外界的朋友們感到很是神秘。云南最邊陲的曼松村寨,更是一個遠離城鎮(zhèn),與世隔絕的深山老林里的小村寨,這里居住著香堂族,育種出了歷史上響當當的“站立貢茶”,創(chuàng)造了最為輝煌的過去,至今仍值得引以為傲、津津樂道。越來越多的普洱茶愛好者,只聽其聞,未曾目睹,令人感覺無比神秘而可遇不可求。
曼松站立貢茶的傳說
傳說在明代成化年間,當時的地方官員到京城上貢,選遍“六大茶山”之茶,最后發(fā)現曼松茶色、香、味俱全,口感和湯色都居六山之首,而且具有受水沖泡“站立不倒”之特點的曼松茶,并賦予它“象征大明江山永不倒”的政治意義??祚R送到朝中,憲宗皇帝品過此茶贊不絕口,當即確定該茶為朝廷專用“貢茶”。從而使曼松茶被確定為宮廷專用的“土貢”;其產地曼松也被列為朝廷專用的“貢茶山”。該官員也因此而得到升遷。
由此,明王朝開始征收該地以“細茶”為主的“貢茶”,包括茶制品“烏爹泥”。朝庭還專門購運瓷瓶、瓷盒來盛放所征收的“細茶”與“烏爹泥”。但當時的曼松“貢茶”較少,遠遠不能滿足朝廷的需求。明王朝為了就近管理茶業(yè),以便發(fā)展“貢茶”林,于成化年間任命當地少數民族葉氏為土司,從屬于車里宣慰使司,并命他設法發(fā)展“貢茶”林,專門負責“曼松站立貢茶”的生產加工。葉氏任命曼松寨頭人李氏具體負責該項事務。
大約明代嘉靖年間,曼松街的頭人李氏,率眾擴大曼松“站茶”林規(guī)模取得成功,且曾精制一批優(yōu)質香茶上貢給明王朝,由世宗皇帝御賜予長約2米、寬約0.8米的陰字“瑞貢天朝”大匾,其正頂上刻有世宗皇帝的陽字大印,民間因此稱之為“貢茶王”。每年的“貢茶”由“貢茶王”協(xié)助倚邦土司征收。該山茶除非“貢茶”收足以后,未經官方允許,任何人不得買賣。該地“團茶”也用木模按李氏人頭狀制成“人頭團茶”。到了清朝,一個叫曹當齋的人成為倚邦的統(tǒng)治者,曼松貢茶步入輝煌。每年二月,茶葉萌芽時,曼松頭人受命采辦貢茶,貢茶分為芽茶、蕊茶、女兒茶。采辦期間,所有商人不得入山,曼松茶園正式成為“皇家茶園”(貢茶園)。皇家茶園共有3片:曼松的王子山、背陰山,還有一處是靠近曼臘的一個傣族寨子附近(數量偏少),“年解貢茶100擔”,今流行的“正山”概念,最早源于“曼松貢茶正山”。
明末與清初交錯的康熙年間,“貢茶王”一家已經沒落。一位受清兵追殺而被民間稱為“朱家皇帝”的16歲少年逃到曼松投靠“貢茶王”家。此時“貢茶王”早已去世,由“貢茶王”的第五代孫認其作“義子”,并謊稱其患有“怪病”,舉家隱居于現稱為“四家寨”的箐溝邊,以躲避清兵追殺。但不久就被朝庭發(fā)現而派人追殺?!柏暡柰酢币患覟檠谧o16歲少年脫逃,當場就死了幾人,加上逃避途中不斷被殺,就只剩70多歲的老者,由他掩護少年逃到山上以茶農的身份隱避了一段時間,可最終仍被官府發(fā)現而慘遭殺害。至此,“貢茶王”之第五代孫才向眾人透露了少年的真實身份,動員寨人將他埋于一座海拔約為1400米的山頂,并為他挖了團團圍繞其墳的寬約1米、深約1.5米、周長約60米的防護溝。該墳被稱為“王子墳”,該山至今還被稱為“王子山”。
“王子山”山頂是個直徑約15米的圓形平頂山,“王子墳”就位于這圓頂的中央。后因寨子里農民的牛馬常落入其中,人們才將圓形防護溝填平,恰似一條約3米寬的環(huán)形跑道,圍繞著以“王子墳”為中心的直徑約7米的大圓盤,富有神奇之感。而“貢茶王”家族似乎已無后人。
因為這是該寨人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,因而其后人只言片語地相傳至今。
四家寨址的屋基上確實有兩堆簡墳;李定國擁立的朱由檢為南明皇帝,明軍在倚邦“倒馬坎”阻擊清軍失敗,亦即被清朝將領吳三桂剿滅,李定國死于勐臘,南明皇帝及其太子逃往緬甸,而受清兵追殺,逃到曼松投靠“貢茶王”家的16歲少年被民間稱為“朱家皇帝”,由此推想這“王子”可能是南明皇帝朱由檢之子。
王子山另一傳說
王子山掩埋的“王子”,極有可能就是南詔王子!
他們認為:南詔國王從始祖細努邏到最后一代舜化止,前后經歷165年,歷十余代王。南詔國統(tǒng)治范圍廣及今云南全境和貴州、四川、西藏,以及越南、緬甸的部分土地,必然派出使臣管轄各地。今曼松所在的象明彝族鄉(xiāng),在南詔時,不屬于最邊遠的地區(qū)。導致南詔覆滅的鄭買嗣(南詔權臣),從通海、元江一帶發(fā)兵,南詔王子逃難的路線應該是從景東、普洱到倚邦,順河谷南逃至曼松的彝族聚居區(qū)。
從姓氏演變的角度看,南詔王室本姓蒙。亡國后,分別改姓左、羅(與“倮”同音)、字。而曼松絕大部分是香堂人,以羅姓、李姓居多。李姓在南詔時為官宦人家,一直與蒙姓皇族通婚。所以南詔王子逃到曼松,不管是地理通道還是族緣關系,這從表面上看也說得過去。
至于埋在王子山上的王子究竟是誰,我自己的推斷:南明王的“王子”可能性極小。公元1643年,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,逼近京城。崇禎皇帝令桂王朱由榔帶著內閣大臣張真等1000多人,從北京出走南下,在南京稱帝,國號永歷,輾轉多處,來到云南,經弘光、隆武、永歷三朝,在位十七年,史稱南明。永歷十二年(順治十五年)九月,清兵分三路進攻云南,永歷帝踉蹌逃入緬甸,被緬王接到緬京阿瓦附近的者梗,過著以竹棚草房為殿的流亡生活。順治十八年(1661年)十一月,清王朝的平西王吳三桂和定西將軍愛星阿,為了捕殺永歷帝向清廷請功,率十萬兵馬入緬。同年,緬甸發(fā)生政變,新緬王為了討好清朝,把大部分南明官員都殺死。而朱由榔此時已明白性命攸關,曾不失身份地給吳三桂寫信,希望這位“舊朝重鎮(zhèn),新朝勛臣”,念及“先帝大德”,不要逼人太甚。十二月,清軍迅速攻入緬境。迫于形勢。新緬王執(zhí)縛永歷帝及其家眷,獻于吳三桂。在如何對待朱由榔的問題上,愛星阿主張送往北京,由朝廷發(fā)落。但吳三桂以“道遠不便”,奏請清廷同意,就地處置。他原擬把朱由榔和太子處以斬首,后由于留鎮(zhèn)云南的滿族將軍卓羅的反對,才吩咐部屬楊珅等,用帛絞死朱氏父子于昆明城內金蟬寺前的逼死坡。遺骸運往昆明北郊,草草掩埋。
史書記載,公元897年至公元902年,權臣鄭買嗣在廣大人民反對南詔統(tǒng)治者的大勢下,先后殺了南詔王隆舜及其子舜化貞,奪得了政權,改國號“大長和”。那么,“王子山”上的“王子”,是南詔王隆舜的另一個兒子,舜化貞的親弟弟嗎?我看這說法也不準確。
不過,“王子”的傳說,說明“曼松貢茶”很悠久。以“王子山”為代表的曼松種茶史,不僅僅始于明清,至少可上溯至南詔(唐朝),因為那時已有“土貢”。
曼松村隸屬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彝族鄉(xiāng)曼莊村委會,屬于山區(qū)。位于鄉(xiāng)政府東邊,距離村委會12.00公里,距離鄉(xiāng)政府12.00公里。海拔900.00米,年平均氣溫27.00℃,年降水量1,700.00毫米,適宜種植茶葉等農作物。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,有農戶33戶,有鄉(xiāng)村人口186人,該村屬于貧困村,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為主。
曼松為彝族村落,當地人自稱為“香堂族”據說祖輩是從老撾搬來的克木人。《本草綱目拾遺》所載:“普洱茶產攸樂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蠻專、慢撒六茶山。而以倚邦、蠻專者味較勝?!币邪畋镜夭枞~以曼松茶味最好,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。
現在的曼松寨子,是從王子山上搬遷下來的,這里的人們仍是一樣的艱難地生活著。近年曼松茶快速崛起,今日的曼松處處豪宅林立,已今非昔比。
曼松茶品,越來越走俏,其價格一度漲至云南普洱茶最高,比老班章還要高出二三倍以上。為了多些收入,老百姓將山上的茶樹移植到了自家房前屋后,以便于自家采收,因移下來就賣不起價,就又將茶樹移到山上,不少茶樹經來回折騰,死去不少,很是令人惋惜。
曼松茶一度賣到20000-40000元/公斤的價格,有的人認為值,有的人認為不值,值與不值?只有掏腰包的朋友自己心里知道了。村子里,只要有茶商進村收茶,寨子里的老百姓每家每戶,都會拿出幾公兩曼松古樹茶來賣,各式各樣,外形不一,口感也不一。
一方水土一方茶,茶隨土性而異。曼松王子山紫色巖,深厚肥沃的紫紅色土壤,是孕育曼松甜美的密碼所在。
甜美的曼松貢茶,創(chuàng)造過輝煌的過去,歷史更替,風云變幻,幾盡滅絕的這一盞甜美,相信會被更多的人所認識,從而創(chuàng)造更為輝煌的將來。物盡天擇,適者生存,這里的人們將在“王子”的庇護下,邁向更加寬廣的道路,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與安康。